軸向波紋補償器是最簡單最常用的一種補償器,根據結構分為軸向內壓波紋補償器和軸向外壓波紋補償器。軸向內壓波紋補償器產品由金屬波紋管、工作連接管、外保護管和導向支撐裝置組成。由于內壓失穩的局限性,補償量相對較小,但由于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被廣泛應用。
軸向外壓波紋補償器有三層結構。下圖為軸向外壓波紋補償器的結構圖。
最內層為工作管,連接兩端輸送管;中間層為金屬波紋管和連接管,起到補償管道熱位移的作用;外層為外保護管,用于保護波紋管和固定傳輸介質。也就是說,輸送介質填充在工作管的內側、金屬波紋管的外側和外保護管的內側。軸向外壓波紋補償器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在不失穩的情況下實現很大的補償量。它還可以在外保護管上安裝放水裝置,在需要時對介質進行放水,方便停熱維修。軸向外壓縮波紋補償器出廠前已預變形。補償器兩側固定支架、導向支架、滑動支架等施工圖安裝完畢后,拆除所有預拉伸裝置(包括螺母和螺釘)。它是一個帶有導向管的補償器,具有安裝方向性。安裝時,要求補償器的流向標記(箭頭)與系統介質的流向一致。
波紋補償器主要依靠波紋管起到很強的膨脹作用。波紋補償器的功能和強度設計主要集中在波紋管的設計上。波紋管的不同設計和組合可以使波紋管拉伸、壓縮或彎曲,從而形成波紋管補償器的三種基本形式:軸向波紋補償器、橫向波紋補償器和角向波紋補償器。
組裝波紋管補償器時,應對波紋管采取保護措施,防止焊接電弧燒穿波紋管,防止焊渣濺到波紋管上。波紋補償器各部位焊縫無裂紋、氣孔、夾渣等缺陷,咬邊深度不大于0.5mm。
波紋補償器承壓焊縫焊接完畢后,對承壓焊縫進行壓力試驗,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5倍。根據波紋補償器的體積,保壓10~30min,檢查波紋補償器各部位是否有泄漏,最大波距與壓縮前波距之比不超過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