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安波紋補償器廠家改進煤粉管道設計的情況和經驗其改進不是對原有補償器的簡單置換,而是采用新的設計原則,對煤粉管道的膨脹和支吊架重新設計布置。
如設置死點,取消恒作用力吊架,從而簡化了系統,使煤粉管道在熱態下處于受拉定向定值膨脹工況。
補償器廠家對國內現有幾種類型的波紋補償器的性能和適用條件作了分析比較。
案例分析
石洞口電廠裝機容量為4又3。萬kw,4臺機組分別于1985年2月、22月、1989年9月和1990年5月投產。
投運以來均發現煤粉管道膨脹不暢、泄漏嚴重、燃燒器不能實現熱態擺動現象,嚴重影響了電廠安全經濟運行,為此對煤粉管道作了改進.
一、改進前的煤粉管道鍋爐機組系上海鍋爐廠生產的單爐膛、亞臨界、再熱、UP、直流、四角切向燃燒的燃煤鍋爐,采用擺動角度為士15。
的擺動式噴嘴,每角6層噴嘴的煤粉燃燒器,制粉系統為鋼球磨、中間倉儲制、熱風送粉系統,熱風溫度335℃,一次風溫度266℃;
每臺鍋爐共有24根勢480又10mm煤粉管道,采用絞接式補償器和套筒式補償器來吸收管道熱膨脹和燃燒器附加位移量,
一臺鍋爐共使用16只套筒補償器,38只鉸接式補償器:支吊架設計為燃燒器一次風接口到第1只補償器之間均系用恒作用力彈簧吊架,共19只,
其它的均為剛性吊架,且大部分采用連環吊形式。l、2號爐投運后,發現煤粉管道膨脹不暢,鉸接式補償器和套筒式補償器泄漏嚴重,
煤粉管道對燃燒器的附加力過大,燃燒器不能實現熱態擺動。鑒于這種情況,對尚未施工的3、4號鍋爐的煤粉管道作了修改,
采用松套式補償器,但是3、4號爐的投運情況并未得到改善。1989年下半年電廠要求我院對煤粉管道進行改進設計。
配合1號爐大修,解決煤粉管道膨脹不暢,泄漏嚴重,燃燒器熱態擺動等問題。
分析發現原設計管系中主要存在以下2個問題。
1.鉸接式補償器和套筒式補償器性能不佳由于補償器本身結構上的缺陷造成熱態卡死,以及密封材料不能承受風粉混合物266℃的高溫,
運行一段時間后即失去密封作用,致使大量漏風漏粉,補償器不能發揮應有的功有匕。
2.管系復雜(1)對懸吊式鍋爐,燃燒器位移量大;Y方向達220mm,X方向達52mm,Z方向達3211。
(2)管系采用爐前大交叉形式,由于運行溫度高,熱膨脹量大,管子膨脹達4mm/。
(3)采用了大量聯合的支吊架,造成管子之間的相互牽制.
上一篇:旋轉式補償器結構示意圖